美国著名基金经理的启示:技术指标为何时灵时不灵?
最近我们需要准备的交易计划和交易执行比上个月多,另外杂事缠身,文章和视频更新得慢了些。前些天收到两位读者的来信,一位问到美原油的方向,一位问到技术指标。我们没有对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,但从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一点点问题:多数交易者还是重形态、重指标,多过于重市场本身。
作为交易者,我本身的经历很普通,你甚至一定能从我的身上看到你的影子:我们曾经千辛万苦寻找“万能指标”,又或者苦心研究某种概率上极其利于赚钱的方法,市场却总是在某一段时间让我们经历大幅亏损,更糟糕的是之后心理上的恐惧,我们甚至感到绝望,因为一切的努力看起来都是无济于事。
Toby Crabel是美国著名的基金经理,他被英国金融时报称为“最著名的逆势交易者”,他所使用的很多特殊价格形态,其灵感来自于他对威科夫方法中LPS和LPSY概念的充分理解以及对这些概念的量化回测。Toby Crabel在其著作《利用短期价格形态和开盘区间突破进行日内交易》中声明,在使用他的交易工具之前,必须先去考虑市场背景。而他对市场背景的定义是:
迄今为止,这是我在技术分析领域所看到的对市场背景最为全面和准确的理解。
像这样操作基金连续赚钱十多年的交易者,他都在使用交易工具的时候设下了大前提:对市场背景的理解。何况散户呢?只有理解了市场的背景和环境,再配合交易工具,你才知道你的交易是长线还是短线,风险有多大,风险报酬比有多少,胜算有多少,长久坚持下去你的交易频率会是多少,你的交易是否有一致性。而绝大多数散户并不具备衡量市场环境的技能,有极少数散户意识到了这一点,他们开始去从消息面和基本面去整理出对市场环境的观点,又或者整合多个指标去总结出市场环境。两种做法都欠缺考虑:基本面会比价格周期迟来6到9个月,消息面更多只是市场情绪,而指标的整合多会引发错乱(指标必须互不干扰、相互独立)。
技术分析存在了上百年,百年前的交易者们,没有计算机的支持,因此他们不得不试图深入地理解市场,试图去感受市场的脉搏。而计算机为现代人带来的便利和图形化,却使得交易者们追求速成而不再关注于市场本身,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精研指标上,已经开始本末倒置了。那些深刻理解了市场的人们,也一样可以利用指标赚钱,而那些深入研究指标的人,却未必理解得了市场,未必就能赚钱。
技术指标并非坏事,它让我们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各种信息,然而,在没有理解市场环境的前提下,不断的使用指标去交易,如果正好当时的市场状况适合使用某指标,那么你就会赚钱,如果正好当时的市场状况不适合使用某指标,那么你就会亏钱。技术指标时灵时不灵,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回事。
最后我们引用杰西·利弗莫尔的话:
文章评论 0 条
目前无人评论,请发表第一个评论